應用

技術

物聯網世界 >> 物聯網新聞 >> 物聯網熱點新聞
企業(yè)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5G來了,真正的萬物互聯從eSIM卡開始?

2019-05-06 09:07 知識流物聯網
關鍵詞:5G通信運營商

導讀:5G時代來臨給很多領域帶來了發(fā)展機遇,而eSIM功能在5G環(huán)境下將解放出它曾經被限制的威力。

00021

經歷了SIM卡剪卡、microSIM卡、nanoSIM卡,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手機再也不需要這些實體卡片了呢?

2019年3月29日,中國聯通召開了主題為“聯通eSIM 無卡更自由” 聯合首銷合作啟動大會。會上中國聯通宣布將eSIM可穿戴設備獨立號碼業(yè)務從試點拓展至全國,并公布了首批eSIM產品合作品牌。

eSIM替代SIM卡的時代即將來臨。簡單來說,eSIM 就是將傳統(tǒng)SIM卡電子化。普通的 SIM 卡是有實體芯片的, 而eSIM卡則被內嵌在電子設備中,對于用戶來說只是一個數據文件。這意味著1號將可以支持多終端同時使用,設備不插卡就可撥號、上網等。

智能設備迭代推進SIM卡升級 5G物聯潮流不可逆2007年,喬布斯拿著3.5英寸的第一代iPhone,在發(fā)布會上重新定義了手機。這款去掉了手機鍵盤,僅用一個home鍵替代,厚11.6mm的設備將手機通訊、影音播放、網頁瀏覽做了流暢結合。

第一代蘋果的誕生改變了很多潮流趨勢。例如3.5英寸的屏幕看起來很小,但是在當時,它的尺寸比大多數手機屏幕都要大。諾基亞N95智能手機當時的顯示屏尺寸僅為2.6英寸。而今天智能手機的屏幕平均為6英寸大小。

iphone 機身厚度變化

蘋果不斷將朝陽技術運用在了新產品上。iPhone 3G在2008年7月11日正式發(fā)售,這款手機開始支持3G網絡,移動數據傳輸速度更快。2008年,蘋果iPhone銷量達到了1700萬部,并且在此后幾年中,iPhone的銷量保持了穩(wěn)步增長。

智能設備的迭代是SIM卡升級的最大推手之一。隨著蘋果機身越來越輕薄以及和通訊商的關系更加密切。在2011年,蘋果就申請了虛擬SIM卡專利,并將這一概念在iPad Air 2上進行了嘗試。隨后2017年,在體積更小的智能穿戴設備Apple watch 3上,進行了再一次的推廣。

盡管eSIM技術誕生多年,但是蘋果的推廣仍然未讓這個技術家喻戶曉。2017年,在中國三大通訊公司中,Apple watch 3僅有中國聯通且歸屬地為上海、廣東、河南、湖南、湖北、天津的賬號提供支持。某種程度上說智能設備運用eSIM技術和通訊廠商之間也存在博弈,因此全球推廣更有難度。

eSIM卡換號方便,能為設備節(jié)省出升級空間,真正意義上實現智能設備的獨立使用,對于物聯產業(yè)的實用性飛躍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此前eSIM卡在IoT領域運用可能難以凸顯出其效力。比如說,許多產品因為數據傳輸問題并不盡善盡美。路由器會因為多個攝像頭同時寫入數據算力不足或者帶寬不足而出現故障,智能設備聯網顯得雞肋。

而5G的出現能夠大幅提升IoT的基礎能力。當互聯網紅利逐漸見頂,物聯網從概念向現實消費邁進,各類科技企業(yè)爭相多元戰(zhàn)略布局。作為實現物聯網布局的核心技術,5G應用為物聯網市場智能生態(tài)洪峰孕育了機會。

5G提供高連接數和高網速,eSIM卡幫助智能設備脫離手機及其他設備獨立使用,或許這才是萬物互聯的開始。

eSIM捆綁企業(yè)與運營商 京東攜手聯通不過蜻蜓點水 國際上,主流運營商例如AT&T,Verizon, NTT Docomo,CK, Orange等,早已開通eSIM服務。在國內,eSIM卡的應用離不開通訊公司的權限解鎖。eSIM卡需要內嵌,這意味著運營公司和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的合作伙伴關系將會更加密切。

三大運營公司中,聯通在eSIM卡領域的動作最為頻繁,此前eSIM獨立號碼業(yè)務除了支持蘋果產品,還已支持華為運動手表,據悉用戶已達20萬。二季度中國聯通積極聯合行業(yè)合作伙伴,4月23日上午,順利召開“2019上海5G創(chuàng)新發(fā)展峰會暨中國聯通全球產業(yè)鏈合作伙伴大會”,開始共同探索生態(tài)合作新模式。

而許多智能穿戴領域玩家將與運營公司的合作視作發(fā)展良機。例如此次京東旗下自有品牌“京選”入圍聯通短名單,成為首批與中國聯通合作的eSIM硬件品牌。實際上京選在該領域尚未有知名度,和聯通合作旨在從渠道商轉型物聯網領域品牌商。還有“出門問問”一類的垂直領域品牌,對和聯通的合作尤為重視。

eSIM被各大廠商與平臺視作完成彎道超越的機會。但是京東和聯通這類的合作,對于建立起相對成熟的物聯網開放生態(tài),不過是蜻蜓點水。物聯網產品品牌能否有足夠的市場占有率,除了需要網絡合作伙伴,還有幾點競爭關鍵。

1、是否經經受得起硬件考驗

技術較為成熟的蜂窩版Apple Watch 3,自帶GPS并已經實現獨立通話、信息回復、儲存、播放歌曲等功能,可以滿足智能手表用戶的基本戶外使用。但是蘋果官方宣布Apple Watch 3的電池續(xù)航能力為18小時,在連接iPhone時,能夠擁有3小時通話時間,而連接至網絡時僅為“超過1小時”。此外,在GPS狀態(tài)下室外運動續(xù)航時間降為5小時,若同時開啟網絡,續(xù)航便僅為4小時。只帶著智能設備不依賴手機出門其實夠嗆。

蘋果有最好的零件供應商僅能做到如此,其他品牌就更不用說了。eSIM的出現給了智能設備孵化更多功能的土壤,沒有這些功能讓硬件顯得不夠智能,但是有了這些功能硬件又無法支撐,這樣的矛盾讓許多人對此類產品望而卻步。

2、能否針對痛點成為用戶剛需

目前qq音樂已經支持Apple Watch端在線使用,效果已經接近原生音樂,提高了智能設備的可用性,但是不樂觀的耗電量讓這些功能形同虛設。eSIM功能的出現意味著,智能設備功能越來越豐富,能完成大部分基礎工作。只戴一個智能手表運動可以達到最佳運動效果,但是前提是沒有更好佩戴手機出門的方式,而現在輔助佩戴手機的運動周邊非常豐富。

現階段大部分場景下,物聯網產品無法長時間脫離手機,沒有手機產品護航的品牌,建起自己的生態(tài)基本無望,提高市場占有率極其有難度。反而是兒童、老人市場存在有剛需,他們對安全定位、獨立通話有著強需求。小孩有可能無法使用手機、而老人常常不記得帶上手機出門。從這些痛點出發(fā),而非一味的比拼功能可能對于該領域的垂直品牌來說更加重要。

推廣利益協調期進展緩慢 正是未來廣泛運用布局良機今年GSMA發(fā)布的eSIM報告預測,到2025年,中國將有20%到35%的智能手機通過eSIM連接。2025年,中國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eSIM智能手機市場,約占全球eSIM智能手機連接的五分之一。

但是國內eSIM業(yè)務發(fā)展速度并不快。2018年10月份,中國電信才開始在上海、廣州、成都及南京開通eSIM試點,到目前為止僅新增了武漢和深圳;今年1月23日,中國移動開啟對eSIM一號雙終端業(yè)務試運行??蓪崿F手機與可穿戴設備的綁定,共享同一個號碼、話費及流量套餐。2019年1月23日至12月為業(yè)務試驗階段,首批僅對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成都七個城市支持;最早對eSIM業(yè)務進行布局的中國聯通,在今年3月才收到工信部批復,正式宣布將eSIM可穿戴設備獨立號碼業(yè)務從試點拓展至全國。

目前eSIM業(yè)務僅在少量城市試點開通,仍然不是最主流的消費市場,仍然處于推廣期和利益協調期,進展比較緩慢。但是可以預見,作為一種未來必將廣泛應用的技術,eSIM設備及應用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科技發(fā)展方向,未來支持eSIM的設備也將越來越多,潮流不可擋。

1、讓設備延展物理屬性,符合未來創(chuàng)新需求

雖然現在SIM卡的體積已經比較小了,但是隨著手機設備越來越輕薄,智能穿戴設備的適用場景越來越多,SIM卡已經不滿足未來的需求趨勢了。eSIM卡具備普通卡沒有的優(yōu)點,不僅不占據電子設備空間,設備無需側面開孔還可以提高三防級別。因為沒有實體卡槽,eSIM也是柔性可折疊手機的首選。手機或者其他電子設備未來的形態(tài)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間,及早布局該功能對此類產品未來發(fā)展有利。

2、無卡降低設備成本,運營與消費的雙向便利

eSIM無需更換實體卡,對于運營商來說,也能省下一筆開支。eSIM用戶如果想要更換運營商,或者辦理其他業(yè)務,無需再到營業(yè)廳辦理,動動手指在網上就能申請。目前來說雖然eSIM功能尚未普及,還在用戶習慣培養(yǎng)階段,也只有產品有足夠的競爭力才有機會引導用戶。但是這種雙向便利一旦形成潮流,對于一些處于競爭弱勢但和運營商合作密切,能綁定著提供優(yōu)惠資費的產品來說可能是一個打開局勢的辦法。

3、是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領域企業(yè)的機遇

eSIM功能對于很多企業(yè)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和機遇。對于運營商來說,他們有機會成為一個連接點,連接起合作伙伴和用戶,成為數據智能科技服務商,搭建自己的產業(yè)生態(tài)。對于大數據領域的企業(yè)來說,他們有機會獲得更豐富的移動數據。而物聯網、人工智能領域的企業(yè)也有了更多的實用場景,例如智能手表能在線播放音樂那就意味著它們未來有機會和更多東西相連接。另外eSIM還讓物聯網入口有了更多的可能,例如運用在智能耳機上,再加上語音交互那將完全解放出人的雙手。

5G時代來臨給很多領域帶來了發(fā)展機遇,而eSIM功能在5G環(huán)境下將解放出它曾經被限制的威力。我們不能否認eSIM功能在當下依然會給智能設備帶來很多考驗,但是未來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eSIM能幫助這些設備最大程度的提升想象空間。eSIM也有可能幫助物聯網領域產品打破手機是IoT唯一入口的定論,因此在功能未全面普及前正是相關領域企業(yè)盡早布局的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