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

技術

物聯網世界 >> 物聯網新聞 >> 物聯網熱點新聞
企業(yè)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百度、寶馬、戴姆勒等11家公司結盟,自動駕駛為何四海之內皆盟友?

2019-07-08 11:41 速途網

導讀:近日,百度、寶馬、戴姆勒等11家公司宣布成立自動駕駛最大聯盟。

近日,百度、寶馬、戴姆勒等11家公司宣布成立自動駕駛最大聯盟。聯盟中,無論是車企、還是科技公司,都希望能夠在自動駕駛推廣的增量期占領更多市場。而“結盟”能在最短時間內使車企與科技公司實現優(yōu)勢互補,無疑是最好的出路。

自動駕駛,自動駕駛,聯盟,百度,5G

圖片來自“123rf.com.cn”

【編者按】在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的“沖刺期”。無論是車企、還是科技公司,都希望能夠在自動駕駛推廣的增量期占領更多市場,沒有任何一家企業(yè)愿意被扣上“落后”的帽子。而“結盟”能讓車企以最快的速度補齊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短板,也讓聯盟內部快速形成完成了從底層研發(fā)到裝機應用的閉環(huán)生態(tài),無論是對產業(yè),還是對企業(yè)本身,都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近日,由奧迪、百度、寶馬、戴姆勒、菲亞特克萊斯勒(FCA)、英飛、英特爾、Aptiv和大眾等11家公司宣布成立自動駕駛聯盟,也是迄今為止,自動駕駛方面最廣泛的一個聯盟:涵蓋了車企、零部件公司、技術開發(fā)公司等該領域的相關公司。該聯盟同期還發(fā)布了一份白皮書《自動駕駛安全第一》,描述了“安全”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fā)、測試和驗證的框架。

自動駕駛領域,可能最不缺的就是“聯盟”。除了上述11家公司在近日組成的聯盟外,還有車企牽頭的寶馬自動駕駛聯盟、大眾NAV聯盟、豐田移動出行聯盟、雷諾-日產-微軟聯盟,科技企業(yè)牽頭的谷歌OAA聯盟、百度“Apollo”生態(tài)合作伙伴聯盟、Uber-沃爾沃-戴姆勒、國內的5G自動駕駛聯盟等……

各式各樣的聯盟,仿佛大學女生一個宿舍6個人能組成42個微信群一般,彼此間合縱連橫,尋找在自動駕駛真正到來前的先發(fā)優(yōu)勢。

5G到來加速自動駕駛落地

之所以自動駕駛領域形成“聯盟”,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于自動駕駛技術從研發(fā)到量產落地,本就是一項橫跨整條產業(yè)鏈的技術,涉及行業(yè)之廣,使得車企、Tier1企業(yè)、科技公司只能“對號入座”,在產業(yè)鏈中尋找自己的定位,而非完成一攬子工程。

其中,支撐自動駕駛的一個關鍵技術便是5G通訊,其數據交換高帶寬、低時延的特性,成為自動駕駛即時應對道路狀況、保障安全的利器。由于各行業(yè)對于5G的強烈呼聲,各國紛紛開啟5G商用,要早于最初行業(yè)分析師預計的2020年。

隨著5G商用的到來,為自動駕駛落地創(chuàng)造了條件,也正式宣告各家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開始進入“沖刺期”。無論是車企、還是科技公司,能夠在自動駕駛推廣的增量期占領更多市場,既是產品技術研發(fā)與整合實力的體現,同時也將是決定行業(yè)座次的“洗牌”,沒有任何一家企業(yè)愿意被扣上“落后”的帽子。

因此,“結盟”能讓車企以最快的速度補齊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短板,也讓聯盟內部快速形成完成了從底層研發(fā)到裝機應用的閉環(huán)生態(tài),打通數據流動壁壘,為科技企業(yè)爭取更大的流量入口的同時,通過大數據訓練改進自動駕駛模型。

地域屬性強促使簽約本土企業(yè)

而造成自動駕駛領域“聯盟”林立的原因,則在于自動駕駛不僅僅是“車”的問題,同樣也是“路”的問題。由于交通不僅涉及到車輛管理、道路基礎設施建設,還涉及到地方交通政策與信息安全等諸多因素,所以本地化特征極為明顯。尤其是對于跨國公司來說,選擇與本土合作伙伴共同推進自動駕駛技術幾乎是發(fā)展的必經之路。

以近日由百度、奧迪、寶馬、戴姆勒等11家企業(yè)成立的自動駕駛聯盟為例,之所以這些企業(yè)能夠成為百度Apollo生態(tài)旗下的一員,一方面得益于百度持續(xù)進化的開源自動駕駛技術,而另一方面也是這些企業(yè)看重百度在國內自動駕駛測試的豐富經驗。

在本月3日的百度AI開發(fā)者大會上,百度公布了其在自動駕駛方面取得的成績。數據顯示,百度目前已在13個城市進行L4級別自動駕駛城市道路測試,測試車輛超過300輛,測試里程已經突破了200萬公里。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共有20多個城市發(fā)放了近200多個自動駕駛路試牌照,百度收獲了近百張;此外百度還包攬北京首批頒發(fā)的5張T4自動駕駛路測牌照。

此外,例如本田、日產等車企,還牽手國內科大訊飛、阿里巴巴等企業(yè),借力本土企業(yè)在中文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方面的技術積累,帶來更適合國人的本地化數字服務,提升駕駛體驗。

自動駕駛催生互聯網服務蛋糕

當自動駕駛落地之后,未來汽車或將不再是一個“駕駛工具”,而是開始逐步向“移動空間”轉化。從此解放司機的雙手,使其可以在出行過程之中,完成更多、更有價值的的事。

為此,各家紛紛瞄準自動駕駛后的出行場景,開始布局未來的智能網聯生態(tài),包括智能網聯、智能駕駛、智能家居、電子商務等在汽車、出行領域應用。

以基于AliOS的斑馬智行系統為例,則接入了阿里通信、高德地圖、天貓、蝦米等資源,背后也有阿里云計算以及大數據在發(fā)揮作用。

騰訊車聯則依托自身在社交領域流量入口,將車載微信服務集成在了“生態(tài)車聯網解決方案”之中,同時推出了一套跨OS的、云端輕量化的開發(fā)者應用框架——騰訊小場景。騰訊小場景通過將“小程序”簡單改造發(fā)布成為騰訊小場景,即可支持騰訊豐富內外部生態(tài)資源接入。

所以,自動駕駛領域眾多的“聯盟”,即是通過不同的企業(yè)牽頭建立起來的一個個“小生態(tài)”,每個企業(yè)都是生態(tài)鏈上的一環(huán)。這些生態(tài)既相互獨立、又互有交集,將一條條產業(yè)鏈相互聯結,最終成為一個交織的網絡。正是這張看不見的“網”推動著自動駕駛領域的不斷前行,最終成為真正惠及社會的技術。